第(3/3)页 自己自认为从前最最孝顺,可那些孝顺,都是他的闺女在替他生生的扛着的。 那孩子,不过才十三岁啊! 而她,早在几岁的时候,就担起了他们这大房的责任,对那边是当牛做马的照顾着。 柴守孝想到此处,心里头就特别不是滋味。 他更多的是怨自己,怨自己没用...... “怎么,老娘来一趟还不能尝尝你这店里的吃的了?” “还有啊,我看你这里生意不错,也忙不过来。既然如此,就把老二他们叫来给你帮忙吧?” “对了,还有你舅家的小子,也可以干活了。你这做长辈的,是不是该帮衬帮衬?” “我看你这院子也不小,那屋子就隔成两间,给他们住正好。” ...... 柴老婆子一来到后院,四处看过后,又推开院中两间房门,进去走走看看,嘴里念叨个不停。 那架势,颇有些‘指点江山’的感觉。 甚至,柴守孝有那么一瞬间觉得,这食为先就不是他的,因为老娘都给他安排好了。 想到若是将二弟一家弄来,到时候别说店子生意如何了。 倒时候怕是连老顾客都要跑掉不说,铺子开不开得下去都还是两说呢!她就这么一个习惯。 但凡是高兴兴奋的时候,就喜欢拿出存银来数一数,仿佛如此做钱能越变越多,心情也越来越好。 那边,急匆匆赶去镇上的柴老婆子,四处打听柴家铺子。 她这还是第一次来看大儿子,往常她极少出门。 寻常山里人家,确实极少出门的,毕竟出门一趟挺累,还要花钱,若不是必须,万万不会去镇上。 柴家在河东村属于日子最好过的一户,比之李家有过之而无不及。 这些,全都仰仗于柴老婆子那个干姐妹逢年过节接济一二。 因着这般,柴家众人去镇上的时候,比寻常人家多多了。 柴老婆子掌管家中的银钱,任何一笔花销她都有数,所以寻常家里缺什么要买,她从不经儿媳的手,自己将银钱牢牢的抓在手中。 第(3/3)页